安庆市公路志 1996版 PDF下载
书名:安庆市公路志
作者:王友若
版本: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6版
大小:13.5MB
格式:PDF
页码:371页
价格:10元
联系:2113845641(微信和QQ同号)
1996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安庆市公路志》是王友若编著的地方志。本志记述了安庆市公路建设、公路养护、公路管理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安庆市公路交通已有70多年的历史。民国11年(1922年)安庆兴建安徽省第一条官办公路10公里。此后的27年,公路建设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因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致使公路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到1949年4月,能通车的公路仅149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40年,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民群众修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公路建设和养护事业成绩斐然.许多偏僻闭塞的山区,如今“高路入云端”;不少急流阻隔的河流,现已“天堑变通途”。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公路建设由过去的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方式,已逐步过渡到多渠道集资修路建桥,这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想富、先修路”的美好愿望和迫切要求。到1989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108.6公里,以安庆市区为中心,连接各县、乡的公路网已形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公路部门改革开放的步伐迈得更大、更快,公路建设的规模、效益、速度呈现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的发展势头。
盛世修志,鉴往知来。《安庆市公路志》记述了安庆市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科技、队伍以及公路企业的发展历史,为总结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也为广大交通公路部门的干部职工提供了可贵的历史借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安庆市的公路事业必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目 录
概述
第一章 路线
第一节 干线
一、合(肥)安(庆)路安庆段
二、高(河埠)界(子墩)路
三、月(山)北(门坦)路
四、桐(城)枞(阳)路
五、安(庆)枞(阳)东路
六、安(庆)枞(阳)西路
七、源(潭铺)岳(西)路
八、潜(山)岳(西)中路
九、黄(墩)潜(山)路
十、太(湖)华(阳)路
十一、舒(城)岳(西)路岳西段
十二、岳(西)英(山)路岳西段
十三、太(湖)岳(西)路
十四、金(桥)横(埠)路
十五、杨(桥)新(安渡)路
十六、石(牌)何(家墩)路
十七、庐(江)十(字)路枞阳段
十八、舒(城)桐(城)路桐城段
十九、左(岗)北(埂)路枞阳段
二十、裴(岗)贵(池)路枞阳段
二十一、岳(西)水(吼岭)路
二十二、来(榜)包(家)路
二十三、徐(桥)麦(元)路
二十四、五(里墩)桃(铺)路
二十五、弥(陀)蕲(春)路太湖段
第二节 支线
一、龙(井关)徐(花园)路
二、范(岗)青(草)路
三、石(关)黄(尾)路
四、窝(枫岭)路(灌)路
五、华(阳)莲(洲)路
六、秀(山)高(河)路
七、月(山)平(山)路
八、下(枞阳)北(埂)路
九、宿(松)复(兴)路
十、赤(土岭)百(里)路
十一、狮(子口)洪(镇)路
十二、五(里庙)狮(子口)路
第三节 旅游线
一、野(人寨)天(柱山)路
二、复(兴)小(孤山)路
三、潘(屋)浮(山)路
第四节 专用线
第二章 路面
第一节 泥结碎(砾)石路面
第二节 渣油路面
一、基层结构
二、渣油面层
第三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
第三章 桥、涵、渡
第一节 大桥
一、岳西县徐良桥
二、岳西县花墩桥
三、岳西县溪沸桥
四、岳西县五河桥
五、岳西县竹坪桥
六、岳西县李坳桥
七、岳西县和平桥
八、岳西县河口桥
九、岳西县三河桥
十、岳西县寸密桥
十一、岳西县城东桥
十二、岳西县黄尾桥
十三、岳西县菖蒲桥
十四、岳西县河东桥
十五、岳西县建设桥
十六、岳西县胜利桥
十七、太湖县百里桥
十八、太湖县人民桥
十九、太湖县东风桥
二十、太湖县耿家桥
二十一、太湖县东门桥
二十二、太湖县牛镇桥
二十三、潜山县黄柏桥
二十四、潜山县王河桥
二十五、潜山县车轴寺桥
二十六、潜山县水吼桥
二十七、潜山县西河桥
二十八、潜山县余井桥
二十九、宿松县二郎河桥
三十、宿松县城西桥
三十一、宿松县竹墩桥
三十二、怀宁县皖河(北)桥
三十三、怀宁县皖河(中)桥
三十四、桐城县新河桥
三十五、桐城县练潭桥
三十六、桐城县柏年河桥
三十七、桐城县白果桥
三十八、枞阳县幸福桥
三十九、安庆(东门)汽车轮渡南岸引桥
四十、安庆狮子口桥
四十一、安庆官屏渡桥
第二节 中桥
一、桐城县挂车河桥
二、桐城县孔城桥
三、岳西县岩河桥
四、桐城县木桥河桥
五、宿松县竹墩二号桥
六、怀宁县人形河桥
七、宿松县坝头桥
八、望江县化龙桥
九、安庆六〇六桥
第三节 小桥、涵洞
一、怀宁县万福桥
二、桐城县枫河桥
三、怀宁县乐胜桥
四、宿松县东门桥
五、枞阳县汤沟桥
第四节 渡口
一、安庆长江汽车轮渡
二、安(庆)东(流)渡口
三、东(流)莲(洲)渡口
四、小(孤山)彭(泽)渡口
五、桂(家坝)江(口)渡口
六、铜(陵)北(埂)渡口
第四章 养护
第一节 养护形式
一、道工养护
二、群众养护
三、道群共养
第二节 养护方法
一、土路养护
二、泥结碎石路养护
三、渣油路养护
四、水泥混凝土路养护
五、桥、涵、渡养护
第三节 养护机料
一、养护机具
二、养护材料
第四节 公路绿化
一、育苗
二、行道树栽植
三、行道树管护
第五节 水毁抢修与防治
一、水毁抢修
二、水毁防治
第五章 管理
第一节 计划管理
第二节 工程管理
第三节 路政管理
第四节 养路费征收管理
第五节 机料管理
一、机具管理
二、材料管理
第六节 财务管理
一、养路费收入管理
二、养路资金支出管理
三、固定资产管理
四、流动资金管理
五、专用基金管理
六、成本管理
第六章 科技与教育
第一节 公路科技
一、土石测试
二、水泥混凝土二次振捣新工艺
三、渣油物理指标试验
四、大交通量黑色路面结构研究
五、渣油路糙密式防滑路面
六、泥结碎石路面油砂保护层
七、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计算理论的试验
八、石灰土挡土墙
九、老渣油路面再生利用
十、渣油路面半刚性基层试验
十一、泥结和泥灰结砾石基层的施工和养护
十二、安庆地区泥结碎石路改渣油路合理经济界限及合理养护对策的探讨
十三、旧路技术改造调研
第二节 交通量调查
第三节 职工教育
一、文化教育
二、岗位培训
三、专业培训
第七章 机构与队伍
第一节 机构
一、地(市)公路管理机构
二、县(郊)公路管理机构
三、直属机构
第二节 队伍
一、管理人员
二、建养路工人
大事记
附录 古道、古桥、古渡
编后记
版权页